史书之上,陈胜吴广可不就是因为严苛的律法,沉重的赋税和劳役,对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的不满,以及大雨误期而起义的吗?

    嬴政在世,以他的不世威望,的确可以镇压住那些六国遗民,但他驾崩后,如果没有赵凌这样的继承者迅速控制住局面,只需一点星星之火便可毁了大秦的基业。

    赵凌知道历史的进程,可冯去疾只是凭借自己的见识便能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,并且洞察到大秦王朝出现的诸多弊端。

    “老丞相与先帝谏言,先帝如何回应?”赵凌此时倒不急着说棉花的事。

    长夜漫漫,他对嬴政也十分的好奇。

    按理说,冯去疾能洞察到这些,嬴政又是一个听劝的人,他能做出那么多前无古人的明智选择,又重用冯去疾,他为什么不修改秦律?

    冯去疾苦笑道:“李斯与孟巍然等人认为,律法不可轻改,牵一发而动全身,各地叛乱不断,盗贼不止,律法不严,百姓没了忌惮,将更为混乱,不宜管理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亦认为他们说得在理,始皇陛下陷入两难,再加上后来先帝年事已高,迟迟没能定下储君,律法更不敢轻易修改。”

    “公子扶苏心向儒家,陛下怕他继位之后推翻县郡制,重推分封制,若陛下早露锋芒,恐怕先帝便能下定决心重修秦律。”

    冯去疾说到这里,满脸幽怨地望着赵凌。

    赵凌给气乐了:“怎反倒怪到朕的头上?若先帝知朕在三川郡豢养甲士,结交张良、盖聂等人,那还不得直接把朕砍了?”

    “朕难道告诉先帝,朕做这些事是为了大秦的未来?你猜先帝会不会信?”

    “朕与六国贵族私交,与他们称兄道弟,互通有无,赚取他们的钱粮,先帝能饶了朕?”

    “朕谋取私利,瞒而不报,先帝能饶了朕?”

    一个十几岁的皇子,干这些事情,嬴政会觉得他有多深的远见?